2011年的3月11日,下午2點46分,9級地震侵襲了日本東部沿海。這是日本所遭遇到最強的一次地震。地震隨後還引發了高達40英尺的海嘯,摧毀了許多位於東部沿海的城鎮。
3.11所發生的地震和海嘯也被稱作為“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Tohoku Chihou Taiheiyooki Jishin)或“東日本大地震”(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在日本簡稱為“震災”(Shinsai)。
地震強度導致本州(日本主要大陸)向東移了英尺,甚至導致地球軸線移位。不僅如此,海嘯更擊塌了幾座核設施。災難并沒有就此結束 —— 核反應堆關閉,也就表示多數位於日本東部的地區會發生停電。
我當時正在香港出差,和少女福爾摩斯的女孩們享受午餐。突然,Sora通過手機告訴我們日本發生了大地震...
我們回到酒店房,嘗試獲取更多消息,并聯繫我們在日本的親人。電視上播放的災難畫面真的讓人很難受。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和你們分享地震對我的影響,以及當時的生活情況。
地震和海嘯發生在11日,而我們幾天過後也必須回到日本。但從日本以外地方所聽到的都是人們因為核災難紛紛逃離日本。父母也打給我們,讓我們留在香港。
那時候真的很沉重 ——我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想回到日本,但太太的家人非常擔心。
就連日本的朋友也勸我們暫時別回國,因為當地面臨資源、食物和電力短缺。那時候也有很多餘震,而且還有報導說會有另一波大地震來襲。
看過學習日語--我人生轉折的契機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對日本的情結。自從我搬到日本之後就一直當那裡是我的家。如果有能選擇,我也希望能死在日本。
家中所有的損失可查閱這篇文章。
“馬上離開東京”、“在鬼城內挨餓”是一些外國媒體的標題。日本的英國大使館也發送一些藥丸讓英國人抵抗不斷提高的輻射水平,甚至願意支付機票讓他們飛回英國。很多我認識的外國人(Gaijin) 也離開了日本,很多也到別處避難。
離開日本的外國人被叫成“Flyjin” —— 很多外國人都投訴這個帶有歧視意味的新詞,雖然這個詞本身就是由一個外國人發明的 ^^;。
儘管當時輻射水平在升高,但比起很多外國城市還是相對低的。由於擔心輻射而離開日本的外國人在搭乘飛機離開的時候所受到的輻射反而可能更嚴重。
食物和資源短缺情況請閱讀這篇文章。
地震不久后的秋葉原 —— 更多照片。
報導的第三部份則可以在日本義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