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

POSTED BY DANNY CHOO On 周二 2014/03/11 10:52 JST in 日本

2011年的3月11日,下午2點46分,9級地震侵襲了日本東部沿海。這是日本所遭遇到最強的一次地震。地震隨後還引發了高達40英尺的海嘯,摧毀了許多位於東部沿海的城鎮。

3.11所發生的地震和海嘯也被稱作為“東北地方太平洋沖地震”(Tohoku Chihou Taiheiyooki Jishin)或“東日本大地震”(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在日本簡稱為“震災”(Shinsai)。

地震強度導致本州(日本主要大陸)向東移了英尺,甚至導致地球軸線移位。不僅如此,海嘯更擊塌了幾座核設施。災難并沒有就此結束 —— 核反應堆關閉,也就表示多數位於日本東部的地區會發生停電。

我當時正在香港出差,和少女福爾摩斯的女孩們享受午餐。突然,Sora通過手機告訴我們日本發生了大地震...

我們回到酒店房,嘗試獲取更多消息,并聯繫我們在日本的親人。電視上播放的災難畫面真的讓人很難受。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和你們分享地震對我的影響,以及當時的生活情況。

香港時代廣場的大屏幕正播放日本東部沿海被海嘯侵襲的畫面。災難一周年的今天,多數日本節目都在製作特輯,并提醒家長災難的畫面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困擾。

香港的人們都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2011年3月12日的香港報紙。

地震和海嘯發生在11日,而我們幾天過後也必須回到日本。但從日本以外地方所聽到的都是人們因為核災難紛紛逃離日本。父母也打給我們,讓我們留在香港。
那時候真的很沉重 ——我知道自己無論如何都想回到日本,但太太的家人非常擔心。

就連日本的朋友也勸我們暫時別回國,因為當地面臨資源、食物和電力短缺。那時候也有很多餘震,而且還有報導說會有另一波大地震來襲。

看過學習日語--我人生轉折的契機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對日本的情結。自從我搬到日本之後就一直當那裡是我的家。如果有能選擇,我也希望能死在日本。

我們踏上回程前,太太說我們應該帶點米回去,因為日本的朋友說那裡短時間內會短缺 ——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外國買米 —— 這輩子都沒想過!

抵達東京。我們乘坐的是ANA(日本航空),從香港飛往羽田只需3小時左右,於是我們晚上7點抵達。

主要核反應堆關閉意味著電力供應不足,因為到處都實行了輪流停電制 —— 比如說一個地區從早上9點停電至傍晚5點 —— 然後接著到下一個地區停電。

輪流停電制也表示電車服務受影響,班車次數減少。京急線只在羽田和品川往返 —— 品川是在JR山手線上,乘客可通過山手線到東京各處。

儘管班車次數“減少”,但你還是可以從屏幕中看出這還是比我在其他國家看到還要頻繁。
地震第一天為日本東部造成極大的傷害 —— 東京癱瘓,很多人因為電車服務中斷而無法回家。

電車上的場景仿佛一切已回到平日一樣。

爲了省電,多數自動販賣機都關閉。日本東部都進入省電模式。

回到家。我以為情況會比這個更糟。

在日本生活了13年,我只有一隻人形手辦在地震中掉落 —— 也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就沒站穩。
但我絕對不是在投訴或為家裡的損失感到感傷 —— 想起北方的災情,我沒有抱怨的權利。

家中所有的損失可查閱這篇文章

地震和海嘯在各個方面影響了全日本。很多工廠被毀,物流中斷。當時確實面臨了米短缺,但並不是完全沒貨的意思 —— 只是需要排隊購買。

“馬上離開東京”、“在鬼城內挨餓”是一些外國媒體的標題。日本的英國大使館也發送一些藥丸讓英國人抵抗不斷提高的輻射水平,甚至願意支付機票讓他們飛回英國。很多我認識的外國人(Gaijin) 也離開了日本,很多也到別處避難。

離開日本的外國人被叫成“Flyjin” —— 很多外國人都投訴這個帶有歧視意味的新詞,雖然這個詞本身就是由一個外國人發明的 ^^;。

儘管當時輻射水平在升高,但比起很多外國城市還是相對低的。由於擔心輻射而離開日本的外國人在搭乘飛機離開的時候所受到的輻射反而可能更嚴重。

商品的日用品短缺 —— 但是是因為人們開始囤積 —— 即使不需要也買,使得市面上的供應不足。
然後當有關當局宣佈日本自來水被驗出有輻射 —— 人們開始囤積礦泉水。

超市限定購買數量 —— 這家超市限定一人只能買一箱牛奶。

這輩子都沒想過會在現在的日本看到這種景象。

電池、化妝品、肥皂,甚至紙都短缺。報紙變薄,有些週刊甚至停刊。

很多店也為了節省用電縮短營業時間。

這間藥房的面紙售完 —— 要買的話必要一大早來排隊。

食物和資源短缺情況請閱讀這篇文章

由於要節約用電,我們當地的商店街也看起來比平時暗淡。

多數霓虹燈都關上了,大屏幕也是一片黑暗。由於大家齊心合力省電,供可應求,多數輪流停電的計劃被推遲。但這也表示夜晚的東京街道會越來越暗。

照片攝於新宿 —— 從JR出口走出,被這樣的新宿嚇了一跳。

對比平日的新宿以及日本不久后的新宿。

地震不久后的秋葉原 —— 更多照片

接連幾個星期,新聞版面都被核反應堆的新聞佔據,而情況也似乎越來越不樂觀。

回到東京以後,我們經歷很多次餘震 —— 回來不久就經歷了一次挺嚴重的餘震。

屏幕右角的L型綠色邊框被稱為“L字”(L-ji),通常會在災難發生時出現在電視上 —— 幾個星期幾乎都能在每部節目中看到L字。

地震後幾天在我們鄰居家拍的照片 —— 他們將電視固定,以防下一次的餘震。

那時候的報紙也瀰漫著沉重的氣氛 —— 輪流停電、超過一萬人罹難、核反應爐爆炸以及不斷上升的輻射。餘震中心正向富士山前進,使得原本沉重的心情更沉重。

不斷播放災難的新聞并沒有為日本民眾帶來任何希望,於是過了一段時間,有些電視臺發覺他們需要播放一些能鼓舞大家的節目 —— 特別是那些在疏散中心和臨時搭建的家的災民們。

很多人都反對這個舉動,認為現在就恢復歡愉的氣氛還太早。但我個人認為讓日本早日振作才是最重要的,繼續憂愁根本無法幫助任何事。

電器店的電視繼續播放災難新聞。

汽油價格上升,人們爲了添油必須排上幾個小時的隊 —— 但多數是因為人們要囤積。這表示真正需要汽油的人(北方的人們)反而買不到汽油。
這張照片是在我家的附近拍攝的 ——長長的車龍其實是汽油站的隊伍。

我想前往災情最嚴重的北方幫忙,但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我向日本政府部門的朋友諮詢的意見,他們建議我與其上去做一些好體力的工作,不如做一些別人辦不到我卻能辦到的事 —— 那就是報導義工的救災工作,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我已經做了,你可以在第二季Culture Japan中的第一集中看到我行動的成果。

我報導的前兩部份是關於女川石卷的災情。

報導的第三部份則可以在日本義工閱讀。

>繼續閱讀第二部份 —— 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