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引進條例被廢除之後,進口咖啡開始增加 —— 70年代更是有大幅度增加。
1980年,咖啡連鎖店Doutor在原宿開設了第一家分店,如今Doutor在全日本已擁有1490家分店了。
罐裝咖啡(熱/冷)可在全日本超過500萬台的自動販賣機購買 —— 而且看到Tommy Lee Jones出現在日本的咖啡廣告中,你就知道咖啡在日本是一盤大生意。
星巴克位於日本銀座的分店於1996年開設,當時這家店是作為他們踏出美國的第一步。這家分店的成功也讓星巴克開始走向國際。
日本是個有吸煙文化的國家,所以要在這裡找到一個禁煙場所其實並不容易。
星巴克當時就決定以美式的方法來經營,讓日本的星巴克也維持禁煙環境。那裡是少數可以讓我呼吸新鮮空氣、不使哮喘情況加重的地方 ><。
星巴克的室內設計也和當時很多咖啡館有所不同。這些外在因素加上他們美味的咖啡,使他們很快便在日本取得成功,並且在日本全國擁有超過1000家分店。
星巴克選擇在澀谷交叉口開設分店也是一個很明智的決定 —— 這裡不僅交通便利,位置搶眼,即使對不喜歡喝咖啡的人而言也是一種品牌推廣。就單指這方面,再貴的租金也是值得的 ^^;。
1994年的澀谷 —— 當年星巴克的所在位置還是一家銀行。
二戰幾年後,1952年的澀谷交叉口。
在星巴克進軍日本不到一年的時間,Dotour就推出了Excelsior Cafe連鎖咖啡廳。
當時他們的分店不僅門面和星巴克一樣是青色的,就連標徽也是圓形的。
當然,星巴克很快就起訴他們了。
就和iPhone改變了日本的智能手機市場一般,星巴克也改變了日本人喝咖啡的習慣。咖啡館不再是做生意的地方,更多人開始將咖啡館當成是休閒娛樂的地方。
另一個西方品牌改變日本市場的例子便是戴森(Dyson)與他們研發的cyclone吸塵器 —— 自從他們進軍日本市場,越來越多日本品牌也陸續推出類似的吸塵機。
日立也推出了自己的Cyclone吸塵機。
我和很多日本廠商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們也認為現在大部份日本公司與國際品牌競爭的時候寧可做跟隨者也不願自己當領導者 —— 又一個需要我們改變的觀念。
與太太在淺草的星巴克享受時光。
與太太在原宿的星巴克享受時光。